+发表新主题
查看: 3296|回复: 0

诏安宗教史之:道教

[复制链接]

诏安宗教史之:道教

[复制链接]
小幻 发表于 2014-3-28 22:20:21 浏览:  3296 回复:  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诏安县从宋朝开始传入道教,尚存最早的斗山道观,据在其附近发现的残碑所刻,当建于宋嘉定三年(1210年)。元至明初境内建有少数宫观。明嘉靖年间把道观“梵王宫”改为府馆,把“老子宫”改为“新成书院”。明万历间胡士鳌在县城东关建“张仙阁”,后漳浦黄道周题匾“法涛”。明天启年间沈鈇在深桥港头官路旁建“三清宫”。但因明时香花僧进驻道教俗神庙宇,使道教在民间的活动大部分被香花僧取代。由于香花僧与天地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清代中叶,天地会受清政府的镇压,香花僧活动也受严重削弱,使道教活动又有新的发展。清乾隆、嘉庆年间,由福州道坛分派下来,在县城南大路尾设立“诏安道纪司”道坛,坛主普庵公,法号“妙行真人”,先后在县境内乡村设分坛20多处,发展道徒100多人。

  道教信徒分两种:一为出家修道,四方云游,随宫庙栖址,或由道宫(如江西龙虎山天师府)分派住庙,以修道为主;一为俗家道士,人数较多,民间俗称“师公”,他们设坛奉祀“三妈”,以做民间“道场功德”为业,司理生人“谢平安、起土、补运、安胎”等,司理亡人的有“引魂、开魂路、做功德”等宗教活动。道士做道场法事时诵读的经文有《老君经》、《普化经》、《天尊经》、《五枢经》、《消灾经》、《太乙救苦经》、《渡人经》、《渡亡经》、《轩辕经》和《水忏》等,均属道教“灵宝正一”派的经典。做道场法事还穿插道家舞蹈,如《梅花舞》、《九莲灯》等。

  清末至民国初较著名道坛有县城的老静玄坛、新静玄坛、塘西慈云坛、溪雅道坛庙、长埔大庙、下官陂显应坛、感应坛等,共有出家道士和“师公”37人,较著名的道士有沈庭飘、沈清福等,均属“正一”派。

  1951年以后,境内道教神祗多被破除迷信摧毁,道坛活动停止,宫庙被改作他用,出家道士还俗,民间“师公”改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道教俗神宫庙相继由“三胞”和信众捐资修复,并逐步恢复民间信仰。至1996年道坛和道教活动尚未形成组织,只有个别在家的“师公”继续承揽民间道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

304

回帖

0

听众

0

收听

管理员

积分
685
猜你喜欢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诏安集合网 ( 闽ICP备11004286号 )

    GMT+8, 2024-5-17 15: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用微信扫一扫

    诏安集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