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好问,在问到“我从哪里来”时,大人总是说捡的,而且回答很具体,番薯沟仔抾(kioh7)的!
如此看来,诏安人大抵是“番薯婴”!然而有的地方的人则说:从垃圾桶里捡的!能不能说他们是“拉飒(lah7- sap7)种”?
诏安人对番薯情有独钟,一方面是因为诏安人自认为来自“番薯沟仔”,一方面是因为漳州是最早栽种番薯的地区。清·周亮工《闽小纪》:“明万历中,闽人得之外国;瘠土沙砾之地皆可以种。初种于漳郡,渐及泉州、渐及莆,近则长乐、福清皆种之。”
近年来,每逢假期,成群结队的人往乡下摃土窑。这是否可看成不忘本的一种行为呢?如果有谁连番薯都不认识,那说明他什么都不懂,斥之为“伓八个番薯”。
番薯的优劣,不在于个头大小。俗语“蕃薯好吃免大条”,说的是看待物品要重质不重量,贵精不贵多。个头大的有时反而不好,“大番薯”有什么好呢?徐珂《清稗类钞》:“大番薯,骂人之无用,以实心仅可供食,无他用也。”如果认为他人的话不近情理,是在胡说八道,则斥之曰“番薯大个啊”或“雨来啊”。
来自“番薯沟仔”的人要安分守己,不打听与自己身份不相称的事,“西觉市番薯认份”“食番薯莫探听米价”。“番薯屎假硬”是要不得的。
番薯与芋头很像,俗语“番薯芋卵”,意思是分辨不清。“送番薯回芋”,人家送番薯,你回赠芋头,这是一种人际交往的礼仪,比喻懂得人情世故,不轻易贪他人便宜,拿别人东西。
“会算
除,粜米换番薯”则比喻不懂得谋划,结果做出自己吃亏或蒙受损失的事情来。“时到时担当,没米煮蕃薯汤”,意思是船到桥头自然直。
“细囝仔尻川三斗火,也好煎薯,也好馏粿”,小孩子血气旺盛,充满活力,全身热烘烘的,冬天不怕冷。他坐过的地方余温很过,既可以煎番薯,也可以馏粿。
肚子饿时觉得番薯非常美味,吃起来“胶胶”,有嚼头;肚子饱时连猪脚都没什么吃头,吃起来“柴柴”。“肚枵(读‘妖’)哩番薯胶胶,肚饱哩猪脚柴柴”,引申为人在落魄时饥不择食,有番薯充饥就感觉非常可口;而在富贵享乐时却忘乎所以,挑肥拣瘦,嫌东嫌西。
“远看倒枝梅,近看番薯皮”,在远处看起来很美的东西近看不一定美,甚至很丑。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如花的那一回首是也。
番薯发霉,会感染给其它的番薯,连用来储存番薯的“簟”都得倒霉遭殃。俗语“臭番薯秽衰簟”,引申为一个品行不好的人会带坏其他人。
东山岛土地贫瘠,但适宜种番薯。番薯是东山缺粮时代的一项主食,故有“五都食番薯箍”之说。
《男儿当自强》歌词“做个好汉子”中的“汉子”,听起来极像“番薯”。是啊,做个好番薯,才对得起“番薯沟仔”。
作者简介:张一贵,198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诏安一中语文高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