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年底,几乎每天都有新人结婚,朋友圈每天都被各种婚礼刷屏。小伙伴们感慨最深的,大概是“红色炸弹”一个接一个,把人炸得猝不及防。
哈哈,不过亲朋好友结婚,红包多少并不重要,最主要的是送上自己诚意满满的祝福。
都说婚礼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刻,新郎当然最帅,新娘自然最美嘛!
不过啊,在婚礼上,人们的目光焦点还是更热衷于倾注在新娘子的身上。
咱们诏安人也爱“看新娘”,但我们可不仅仅满足于在婚礼上欣赏新娘哦。
是哒,我们有不少“看新娘”的习俗,不仅结婚的时候要“看”,婚后也要“看”~~
“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被称为人生四大乐事。现代社会里,几乎每个人都能够亲身体验的可能就是“洞房花烛夜”了吧。
虽说“春宵一刻值千金”,但是人们“闹洞房”、“看新娘”的热情可不会消减。在旧时诏安,“看新娘”还有一套相应的礼俗呢~~
在迎娶新娘的当天晚上,无论老少、贵贱、贫富、相识或不相识,只要说声“看新娘”,就会马上掀开门帘,让新娘到门口给客人敬茶,并赠送上绣祥禽瑞兽、四时佳果的各式香包。
当然啦,伴娘“做四句”是难免的。像什么“新娘移步出房边,叔伯婶姆结新谊,夫荣妻贵同偕老,五代相见满堂红;灯烛光辉照满堂,兄弟姐妹贺新婚,鸾凤和鸣同偕老,五代同堂公抱孙;新娘移步出房中,叔伯婶姆贺新人,新人向前行一礼,恭祝众位福安康。”有些新娘比较害羞,面遮花扇不肯露颜,此时便会有人唱:“灵烛点火光闪闪,新娘手拿花扇遮,今晚新娘若不开扇大家看,定是面麻和露牙。”这时新娘只好羞答答地将扇放下,行礼敬茶,同时念道:“众位乡亲看新人,新人移步到厅房,来与众人行个礼,祝贺众位身健康。”
“做四句”并不是伴娘的专利,看新娘的人也要“做四句”,如“灵烛点火光聚聚,新娘生来笑眯眯,明年就能生贵子,胜过唐朝郭子仪。”但也有些乡亲故意作些歪诗戏弄新娘,如“新娘娶进来,一年生九个,五个吸鸦片,四个赌钱牌。”或念“新娘目瞄瞄,担水撞着墙,煮饭三结义,炊粿着火烧。”
这简直就是“砸场子”嘛!这个时候就凸显伴娘的重要性了,伴娘要及时采取措施给予还击,如“蟋蟀跟人来斗水,田螺学人去跳墙,麻雀飞来吱喳叫,田赤(一种小鸟)飞来闹新房。”
玩笑归玩笑,大喜之日可不能太过分了,这些故意作些歪诗戏弄新娘的人随后都会大唱颂歌,说吉利话,不能真的让新人下不了台。
有些人虽说是看新娘,却结伙进入洞房,故意围坐在床边玩,不时要新娘、新郎端茶敬烟,直闹到深夜。有此调皮者临走还要在床上撒红糖,新郎新娘可不能生气,无奈只能笑脸相迎。
“新娘落祠堂”其实就是新娘到祠堂观灯,而围观者“观新娘”的一种习俗。
在旧时的诏安,凡是乡中去年完婚的新娘,翌年正月十五夜要到宗祠堂内观灯。
打扮完毕后,新娘就由伴娘陪护来到祠堂观灯。来到祠堂,先由伴娘点燃三炷香,让新娘顶香跪拜祖宗,祈求早得贵子。之后,伴娘偕新娘绕堂一周,逐屏观看挂于祠堂内的花灯。接着新娘步出祠堂,站在祠阶看祠堂广场上的皮影戏。其实看皮影戏只是个“幌子”,事实上是让人可以观赏新娘。
围观的乡亲你推我挤,场面好不热闹,而最热情雀跃的莫过于青年男子了。若新娘长得俏,场面就更为热闹了。这时新娘身边的伴娘就要全神贯注,紧紧监护着新娘,严防个别人动手动脚。
不过,新娘看戏仅是一种形式,时间一般不是很长,旋即由伴娘护送归家。
只听过斗牛斗鸡,还没见过新娘也可以斗的。所谓的“斗”自然是“比赛”了,那么,比什么呢?哈哈,不是要新娘子吟诗作赋,就是比比谁家的新娘子更加标致漂亮。
旧时的诏安有“斗新娘”这一习俗,定于大年夜抑或新春初一、二进行。是时,宗亲间年来娶进的新娘,大事妆扮一番,头戴文明花帽,身着桃红旗袍,足穿绣鞋,显得俏丽悦目。
“斗新娘”有夜晚、白天多场。饭罢,婆婆妯娌以至邻里善于梳妆打扮者便着手为新娘装扮了。没多久,浓妆艳抹新娘就被亲人引至本族大祠堂,祠堂上茶几桌案一应具备,新娘便在正堂上摆开,称为“摆新娘”。
前来观赏新娘者多为女性和小孩,男人则为上了年纪者。围观者不时有人对新娘评头品足,有的还当场做起“四句”来,新娘们被说得脸如桃花,羞羞答答。做伴娘者自当回敬几句“好话”,并邀请喝甜茶。
这么摆开“赛”了一大阵子后,各家新娘即由伴娘领回家中,泡好甜茶,再领着新娘向邻里亲众敬茶。受敬之长辈欢欢喜喜喝下一盅甜茶之后,便会拿出两对或一对“大吉(柑)”作回礼,放于茶盘上,陪伴敬茶者便会代为收起来。彼此间互祝互贺,一派祥和温馨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