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座百年宅院,诏安画派在端午小长假又热闹了起来。
这座宅院位于漳州市诏安县城关四街东城村,与周围的房子并无二致,完全让人想不到这座寻常宅子曾走出了诏安画派的第四代宗师沈锡纯以及盲人画家沈冰山兄弟俩。
从11日开始,这座老宅挂上了“厦门大学诏安画派研究中心创作实践基地”“漳州画院诏安创作研究基地”和“沈锡纯沈冰山纪念馆”三块牌子,不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回忆,而成了诏安画派继往开来的一个起点。
诏安县是福建的 。它与广东潮汕一带毗连,是衔接闽粤沿海的通达之地。这里自古文风画风炽盛,县城的老街、石牌楼至今留有太多人文的印记和韵味。
沈锡纯沈冰山故居同样隐于市集。大门正面上方牌匾“夷山”二字是1990年沈锡纯回诏安重建故居时取名,并与胞弟沈冰山合作写下的。
在这个宅院中,沈锡纯曾经生活了几十年,沈冰山则生活了一辈子。宅院中展示的破笔秃毫依然会勾起人们对沈锡纯沈冰山昆仲风骨的点滴记忆。
人们会说起,1947年,沈锡纯先生与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等人一起被载入民国时期唯一的《中国美术年鉴》;沈锡纯先生看淡了几乎所有的荣誉,而最珍视的却是福建文史馆馆员的身份;尽管在食不果腹的艰难时期,沈锡纯先生依然更愿意跟朋友谈起创作……
人们会说起,沈冰山先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请人篆刻的第一枚闲章便是“乐在云间”;沈冰山先生借朋友的眼读文史和关于美术理论方面的书,也“读画”,但凡有高人评画、论画,品画,他都会如饥似渴,照单全收;沈冰山先生还常以“戒浮”自省,把自己的习画途径归纳为“听、读、摸、思、练”……
如今,三层楼的宅院已经有了新的功能。“一楼主要展示沈锡纯沈冰山兄弟的奋斗经历、艺术成就、遗作遗物和部分书画作品;二楼主要展示诏安画派史料、作品和历代诏安画派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三楼是基地开展研究、创作、交流和办公的平台。”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张立平说。
尽管如此,沈锡纯沈冰山昆仲的风骨依然被人津津乐道。人们对于这对昆仲的怀念一直延续到11日下午在漳州开幕的沈锡纯沈冰山昆仲书画展,以及诏安画派艺术发展座谈会上。
“大师的出现,往往伴随着特定的时代背景。一名大师,不仅要求艺术造诣高,时代的精神力量融入风骨更是其必要条件。”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西沐教授的话颇具有代表性。
当然,在热闹的端午过后,诏安画派也找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张立平说:“因为诏安画派近一百年的创作光阴,出现了很多的大画家,每个人都有去研究的价值。既然它是一个画派,那么就要有一班人来从事创作,甚至文字的研究,因此,未来厦门大学国画专业的研究生有可能会将论文投入到这方面。”
在老宅三楼的创作室里,一沓空白的画纸已经在长桌上铺开,等待着后来者继续绘出诏安画派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