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桥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在为农民工调解劳资纠纷
诏安县深桥镇司法所坚持按照“有困必援,有难必助”的服务宗旨,积极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自去年以来,该所仅靠一间调解室,一个企业矛盾纠纷信息网络平台,成功调解了96起各种劳资纠纷,为农民工讨回薪资近300万元,被农民工称为自己的“娘家人”。
农民工:有事就找“娘家人”
羊年伊始,在深桥镇一家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上班的老唐一扫年前的郁闷,天天数着公司节后开工的日子。原来,今年1月份,老唐在操作机器时不慎压断右手手指,之后他做皮肤移植手术花费了5000多元。可因为赔偿数额等问题,老唐与厂方多次协商不成而引发矛盾纠纷,他既想要求厂方全额补偿自己的医药费、治疗费,又不想因为这事丢了饭碗。于是,无比纠结的老唐来到了位于深桥镇司法所的调解工作室。
“其实老唐的事件并非个例,历年来的工伤事故赔偿纠纷调解中,受伤的员工往往忍气吞声,担心如果与老板闹僵的话,不但得不到赔偿,还可能面临被解雇的命运。”深桥镇司法所所长、调解室调解员陈瑞雄说。
为了妥善解决老唐的诉求,陈瑞雄认真核对了他提交的受伤证明和医疗费用清单,在与老唐交流过程中,明确了解其获赔的心理底限,并对他提出的部分不合理诉求进行劝导。在做好老唐的工作后,陈瑞雄将厂方负责人邀请到调解室面对面磋商。期间,具有多年调解经验的陈瑞雄抓住双方当事人的心理,经过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后,厂方负责人当场同意赔偿老唐医药费、治疗费共计5000元,约定不会无故解除双方的雇佣关系,并且签订了和解协议。
这起工伤事故赔偿纠纷的成功调解得益于个人调解工作室的高效办公。据介绍,深桥镇司法所的个人调解室以陈瑞雄的名字命名,是市司法系统成立的8个个人品牌调解室之一。该调解室自去年下半年创建以来,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0余起。因此,该司法所被誉为“是帮农民工说话的地方”。
司法所:不让农民工讨薪而流泪
深桥镇是诏安县企业较为集中的乡镇之一,在辖区内上班的务工人员有上万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情况较为复杂。不过,如此人多事杂的情况对于该镇司法所的7名调解员而言根本不在话下,因为他们在各个企业里都安插了“眼线”。
去年初,由于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的需要,深桥司法所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把调解工作延伸到辖区内的21家工厂、企业,增设了21名纠纷信息员。这些分布在各个企业里的信息员通过集中培训学习,基本掌握调控矛盾纠纷的知识和技能,司法所鼓励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纠纷苗头后,马上利用互联网、电话、手机逐级上报,以便镇调委会和司法所根据情况及时做出快速反应,做到了辖区内纠纷信息全覆盖。为了使信息员发挥应有的作用,该镇司法所还于去年10月份建立“企业矛盾纠纷信息网络”平台,以提高信息的反馈效率。信息员加网络平台的双重保障有效地防止了数起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
今年2月15日,司法所接到企业信息员报告,某承包工程公司负责人带领40余名农民工与辖区某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发生讨薪纠纷,并扬言要集体上访,现场一片混乱。接到信息反馈后,镇司法所即时向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组成调解小组赶到现场。经过调查了解,原来该农业科技公司因纠纷而半途中止与施工承包方的合同,并未按期拨付工程款,导致承包方无力发放务工人员工资。因时至年关,讨薪无门的农民工情绪颇为激动,而业主单位则认为合同已经中止,要双方经过工程量核算后,才结算工程款。调解小组耐心劝退农民工,敦促业主与承包方三天内各自核算该工程量的造价,并于三天后到司法所进行调解。最终经过耐心、细致的调解,业主单位同意依约支付工程款210万元。为了保证农民工拿到足额薪资,防止工程款在分配时再次发生矛盾纠纷,调查小组将工程款存入专用账户,让承包方通知下属各个施工班组及原材料供应商,凭欠薪欠款清单经承包方先行领取,及时把欠薪还到农民工手里,余下的部分划拨归还承包方,有效防止了矛盾的再次发生。由此,凭借信息网络快速反映通道,获悉纠纷信息,深桥司法所及时反应、及时调处,有效防止了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既维护了辖区的社会稳定,又保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